年底用工荒加劇,有家具企業每月拒接200貨柜訂單
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,2020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32.16萬億元,同比增長1.9%,呈逆勢上揚態勢。
一位做家具出口的上市公司辦公椅銷售負責人李志(化名)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,疫情催生了在家辦公和“宅經濟”的發展。公司最暢銷的一款椅子,去年賣到二十多萬張,同比翻了好幾倍,辦公椅、電競椅、賽車椅的銷量大幅增長。
在繁忙的生產車間,李志介紹,自去年四月開始訂單回暖,六月開始大幅增長,火爆的行情一直持續到現在。“去年七八月,我們每天都能接到很多電話說要下訂單,但我們手頭的訂單已經全排滿了,只能推掉,每個月推掉的有至少200條貨柜(每個貨柜裝四五百張),差不多十萬張。”
李志告訴記者,大量推掉訂單也是迫不得已,因為上游供貨商供貨能力有限,零部件供應商難以在短期內大量生產。即使推掉不少,公司的訂單依然排到了六七月份。
用工荒是企業產能不足的深層原因。每年年底,都是企業用工最緊缺的時候,今年尤為突出,生產車間一線員工更難招到人了,企業為了“搶人”,也是使出渾身解數,有高薪招聘的,有跟技校合作的,有包吃住給三倍工資的,有老鄉帶人來就給現金獎勵的……江浙滬“包郵區”更是有制造業企業給出了將近兩萬的一線工人月薪,只為填補緊缺的崗位。
廣東某服裝制造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,隨著一些人口大省的老齡化現象日益突出,很多企業為彌補招工缺口,甚至調高了招聘年齡上限,“比如女工從40歲上調到45歲,男工從45歲上調到50歲。”
據人社部2020年三季度數據統計,我國求職人數從2020年二季度的74.3萬人下降到三季度49.2萬人;用人缺口也從二季度的74.6萬人,上升到82.4萬人。在最缺工的100個職業排行中,前三名都來自服務業,分別是營銷員、保潔員和餐廳服務員。
據教育部、人社部、工信部聯合此前發布的《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》,制造業十大重點領域2020年的人才缺口超過1900萬人,2025年這個數字將接近3000萬人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