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要神化家居家裝的數字化,這一仗已經越來越難打!
前幾天,我們聊了聊躺平設計家,阿里為此投入了大把的時間和資金去攻打市場,但是沒跑出像樣的結果。討論并不代表不看好,阿里沒做好,不是因為阿里的人更笨,而是這一仗已經越來越難打了。
數字化的話題有點大,以至于誰都無法看清它的全貌,解鎖它的未來走向,只能邊打邊看。有意思的是,這條賽道玩家不多,故事卻很多。
「樹懶生活Fine」(huamian224)跟蹤報道過不同類型的公司,建筑裝飾領域的廣聯達、家居家裝領域的酷家樂、三維家、打扮家、紅星美凱龍設計云、躺平設計家,也走訪過一些剛起步不久的公司。
回到剛才說的,為什么這一仗越來越難打了?
身處家居家裝行業,大家都非常熟悉以酷家樂、三維家為代表的3D云設計軟件企業,過去幾年,在資本層面獲得相當不錯的認可。市面上圍繞效果圖軟件、營銷軟件一直打得不可開交, 覆蓋了市場上2-3萬家有數字化意識的企業。
雖然絕對值不夠大,但大家已經為此奮斗了七年之久,市場逐漸趨于飽和狀態,增量空間非常非常有限,這些軟件公司也在面臨增長壓力,急切去延伸家居以外的市場。
酷家樂往軟件生態平臺努力,從家居向全空間戰略轉型,在成都設立新的研發中心,探索建筑、房產等新業務;三維家頂著大面積虧損的壓力,依舊要在線下20-30城開面積3000平方以上的體驗館嘗試新零售。
拓展新的領地,可能會產生新的矛盾,各自有沒有能力去開拓新的市場,畢竟新的領域并不會比家居家裝更容易。
打扮家曾經也想躋身于效果圖軟件領域,因為團隊起步較晚、手上資金不足等多種原因,最后沒能真正殺出來,幸虧及時轉型,說不準早就被趕下場了。
市場的準入門檻確實在提高,資金、技術、人才、時勢,一個都不能少。此一時彼一時,誰要是現在想重新進入市場,得做好燒更多錢的準備才行,畢竟初戀和挖角成本也不一樣。
走老路到不了新地方,這給了后來者新的挑戰,市場在倒逼玩家必須做出新的路線探索。以前是市場上有肉眼可見的蛋糕,可以過來吃,現在則需要你去創造挖掘出一塊蛋糕,難度系數成倍加大。
向外拓展的道理大家都懂,到底什么才是可行的呢?打通設計到商品交易的鏈路,有沒有機會?實際來講,這個事情邏輯是通的,能不能跑出來難說,道理都是直的,道路都是彎的。酷家樂此前嘗試過,但因為轉化路徑太長,效果不理想,果斷棄坑。
但這條路子,仍被后來者推崇。
2018年布局的紅星美凱龍設計云、2019年官宣的躺平設計家都在嘗試。設計云一直有點低調,不參與市場的打打殺殺,倒也清凈,可能還沒到時候,沒有資本的壓力,確實那么著急,畢竟在紅星美凱龍,家裝才是第一業務。
躺平設計家之前已經說過,這一年多下來,還沒跑出什么結果。最近有點苗頭,搞了地產項目試驗家裝BBC模式,面臨的問題是,躺平設計家雖然拓展了一些客戶,產品還處于非常早期的階段,沒有真正用起來的客戶,如果持續是這種狀態,會面臨不小的內外部的壓力。
這兩家品牌背后代表的是紅星美凱龍和阿里巴巴。這可能會有一個潛在的問題,如果紅星美凱龍或者其他的企業跑通了,模式真的靠譜,很快會被抄走,以阿里的強勢,很容易變成阿里的demo。
所以,看各家公司和市場的狀態,產業鏈條足夠復雜,很難有一家企業吃掉市場形成壟斷,大家都有各自的立足點,也沒有哪一家的模式真正得到市場的驗證。最痛苦的是,沒有一家企業真正掙錢的,市場并不明朗,不知道下面的市場該怎么打。
至于未來有沒有想象空間,也取決于各自對于市場的判斷是什么樣子。
未來5-10年,家居家裝市場是依然保持高度分散,還是會像建筑裝飾領域的廣聯達、房產領域的明源云這些關聯行業一樣,逐漸走向集中?市場結構是否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,如果格局依然是分散的,那么大家的競爭還是在有限的企業群體中,也會更殘酷,仗也就越難打,對硬實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。
不管是裝飾裝修,還是家居服務,服務鏈條太長,前面的公司解決了一部分數字化的問題,可還有很多未被數字化的環節,顆粒度越來越細,這也恰恰給了不少創業公司機會,我們認為,這也有著一定關注價值。
DEWE德韋國際旗下的得數科技,從工程領域出發,用“工程思維”去倒推演化數字化的發展邏輯與實際運用,實現前后端的融通,目前是為了滿足自身別墅項目的管理需求和落地實施。
網家科技,一個家裝全流程數字化運營管控平臺。從家裝實際業務場景出發,開發家裝全流程數字化運營管理平臺“掌賦app”,覆蓋裝企營銷獲客、客戶轉化、施工交付、供應鏈協同和業主服務五大業務場景,目前已和多家知名裝企建立合作。
蘇州易筑,跟前兩者不太相同的是,核心團隊全部來自公裝巨頭金螳螂,易筑的方向更傾向于為裝飾企業、機電安裝、智慧工程等工程施工類企業提供管理信息化系統解決方案,服務模式是“管理咨詢+信息化解決方案”。這套系統曾經在金螳螂身上得到過驗證。
類似的企業可能還有很多。這類公司的規模目前都不大,但是他們在運營思路上都有著相似點,側重落地實施、交付、管理系統,這可能代表了一定的方向,這類公司的價值在慢慢凸顯。
所以,不管是前面提到已經上市的廣聯達、明源云,還是酷家樂、三維家等最近幾年的科技公司,亦或者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創業公司,數字化這條路還很長,依然非常活躍,尤其是今年大家都在喊數字化,有點像從混亂走向更大的混亂,從競爭走向更激烈的競爭。
雖然大家天天喊數字化,尤其是疫情提速了大家的認知,有的企業甚至喊得非常邪乎,但是這里不得不潑一盆冷水,大家的意識并沒有真正到極度重視數字化的階段。
口號誰都可以喊,但是真正需要做決策投入多大、愿意為數字化做多大的讓步、經歷多大程度的組織變革時,老板的動作往往是誠實的。叫好不叫座的市場,你說越來越難,還是越來越容易?
所以,完全沒必要去神化數字化,當然也不能低估未來的想象空間。
在這個滿眼都是機會的行業里,指不定會有什么類型的選手殺進來,大家都在最傳統的市場打最苦的仗。數字化的故事傳不傳奇,我們不知道,但是每個行業該走的路,一步都不能少。
